- [1] 赵兴胜. 未来学习中心的理论内涵及实践路径——山东大学图书馆的思考与探索. 大学图书馆学报, 2024.
- [2] 赵兴胜. 日常生活教育与政治动员:革命年代中共妇女教材编写问题述论. 江西社会科学, 2024.
- [3] 赵兴胜. 深化改革,助力中国式现代化——关于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. 大学图书馆学报, 42, 20-26, 2024.
- [4] 赵兴胜. 构建馆员能力提升的常态化模式新探——以山东大学图书馆为例. 大学图书馆学报, 41, 5-13, 2023.
- [5] 胡伟. 历史学家如何经世致用——郑天挺的经验与意义. 史学理论研究, No.132, 147-156+160, 2023.
- [6] 胡伟. 文明传统·底层思维·他者视角——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选择的三个维度. 《理论学刊》, 49-59, 2021.
- [7] 赵兴胜. 探究历史 着眼现实——读《张海鹏论近代中国历史》的几点体会. 史学理论研究, 145-149, 2021.
- [8] 赵兴胜. 《如何认识中共的先进性?——抗战时期西方观察家的思想、实践与经验》. 广东社会科学CSSCI, 2021.
- [9] 赵兴胜. 《探究历史,着眼现实——读<张海鹏论近代中国历史>的几点体会》. 史学理论研究, 2021.
- [10] 赵兴胜. 《文明传统·底层思维·他者视角——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选择的三个维度》.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《理论学刊》, 2021.
- [11] 赵兴胜. 地方史视域下的国民党政治动员:以国立第六中学的节日纪念为例(1929-149). 安徽史学, 2020.
- [12] 赵兴胜. 技术路径与政治经验:近代以来日本稻作技术在华传播特点述论. 中国农史, 2018.
- [13] 赵兴胜. 华北稻作的兴衰与悖论——以山西为例(1949—2010). 江西社会科学, 2018.
- [14] 赵兴胜. 贫困与反贫困:集体化时代中共乡村问题意识的表达与实践. 安徽史学, 2016.
- [15] 赵兴胜. 近代以来华北乡村研究中的惯性表达及其悖论:以济南冷水沟村为例. 《历史研究》, 2015.
- [16] 赵兴胜. 公信危机: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文化瓶颈. 商业周刊, 2005.
- [17] 赵兴胜. 乡村文化研究的路径与视野:以方法论为中心的讨论. 《聊城大学学报》, 2014.
- [18] 赵兴胜. 战后国民政府国营事业民营化问题研究. 《江海学刊》, 2002.
- [19] 赵兴胜. 战后经济转型中的价值分歧与利益之争:以国民政府《国营事业管理法》的制订为例. 安徽史学, 0, 168, 2008.
- [20] 赵兴胜. 知识分子与国民政府时代的国营企业. 《东岳论丛》, 0, 159, 2008.